大家好,欢迎来到我的央国企就业指南课,我是豆豆。
在上一节内容中,我们探讨了职业规划的重要性。从本节课开始,我们将详细分析不同的职业道路,帮助大家做出更适合自己的选择。今天,我们就来聊一聊"考公务员"这条路,分析其现状、利弊,并探讨你是否适合以及如何备考。
考公现状:"卷"就一个字
"考公热"已经不是新闻,每逢考试必上热搜。我们先通过一组数据直观感受一下当前的竞争激烈程度。
以今年上半年为例,贵州省考计划招聘4,658人,最终报名人数竟高达33万,这意味着超过32.5万人将无缘上岸。即便在竞争相对缓和的甘肃和湖南,报名人数也分别达到了12万和14万。并且,这通常还不是最终数字,因为许多考生习惯在最后一天报名。
对比近两年的数据,大部分省份的报名人数都在持续上涨。即便某些地区(如云南、浙江)报名人数看似下降,其主要原因是招录人数减半,而报名人数并未同比例减少,实际竞争反而更加激烈。
除了竞争激烈,考试难度也在加大。几年前,在总分200分的地区,120分或许就能进入面试;而现在,没有140分可能连面试的门槛都摸不到。报考人数多、录取分数高,这就是当前考公"内卷"的真实写照。
为什么这么"卷"?
"考公热潮"的背后,主要有四大原因:
- 疫情影响:疫情对大量企业造成冲击,许多公司面临倒闭风险,职场人失业风险增加。公务员的稳定性在此时凸显,吸引了大量社会人士加入考公大军。
- 追求稳定:在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下,政府工作的"铁饭碗"属性——永不失业、旱涝保收——对求职者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。
- 应届生就业难:毕业生逐年增多,而社会招聘岗位并未同步增长,导致许多毕业生"毕业即失业",考公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出路。
- 父母的期望:"进体制"是许多父母对子女的期望。在父母的引导下,许多没有明确规划的年轻人也走上了考公之路。
公务员的"香"与"坑"
尽管考公之路充满挑战,但成功上岸后的"香",也是不容置喙的。
"香"在哪里?
- 工作稳定,公认的"铁饭碗":你永远不用担心裁员或降薪,即便在经济危机下也能高枕无忧。
- 地位高,工作体面:工作环境优越,没有风吹日晒的艰辛。在长辈眼中,这是一份备受推崇的职业,甚至能为你的个人生活(如婚恋)带来便利。
- 工作压力相对较小:相比私企,少了业绩不达标就被开除的焦虑。公积金待遇优厚,能有效缓解购房压力。工作时间相对规律,女性也不用担心因生育而面临职场歧视。
- 福利待遇好:工资水平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挂钩,足以保证体面的生活。此外,逢年过节的各类奖金和补贴也相当可观。
"坑"在哪里?
凡事皆有两面,我们也要理性看待公务员这份工作。
- 收入与地区强相关:在经济发达的省会城市,收入相当可观。但在欠发达地区或乡镇基层,到手可能只有三四千元,且基层加班往往没有加班费。
- 兼职限制严格:公务员身份对从事副业有严格限制。例如,做自媒体可以通过个人创作(如绘画、写作)获得合法收入,但绝不能接广告或售卖商品,因为这代表了政府形象。兼职老师、与人合伙开店等行为也通常是不被允许的,以防范变相收礼的风险。想当公务员,就要学会克己奉公,两袖清风。
- 职业发展相对缓慢:近80%的公务员岗位在基层。从基层提拔,至少需要三年,且要看工作表现。虽然成绩突出者可被提拔,但做出成绩并非易事。想通过调动或遴选往上走,前者看重人脉关系,后者则需要满足服务年限并通过新一轮考试,还带有一定的运气成分。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晋升之路就是一个"熬"字。
- 基层工作任务繁重:90%的政策最终落实在基层。在扶贫、乡村振兴等重点任务下,基层公务员加班是常态。发达地区情况稍好,但相应的,考取这些岗位的难度也呈指数级增长。
你适合考公务员吗?
考公就像一座围城,城外的人想进去,城里的人想出来。选择这条路前,请务必先问问自己。
这条路适合谁?
- 一心追求稳定生活的人。
- 有从政理想和抱负的人。
- 希望返回家乡工作,但当地就业机会有限的人。
这条路可能不适合谁?
- 渴望赚大钱、实现财富自由的人。
- 个性鲜明、不喜欢条条框框约束的人。体制内的规矩很多,容易触碰红线。
- 能力和技能非常突出的人。在常规的公务员岗位上,你的才华可能难以施展,容易产生挫败感。
在做决定前,请认真思考:我想要什么?考公务员能满足我的需求吗?考上之后,我的人生目标又是什么?切忌稀里糊涂地走上一条全是迷雾的道路。
如何高效备考?
如果你已经确定考公是适合你的道路,那么接下来就是全力以赴的备考。
- 尽早准备:如果你还是在校生,建议从大三开始准备,因为大四上学期就可以参加国考。
- 了解考试:国考通常在每年11-12月,省考多在春季。考试科目为《行政职业能力测验》(行测)和《申论》。虽然科目相同,但国考、省考以及各省之间的题量和侧重点有差异,建议购买针对性的备考书籍。
- 备考策略:
- 行测:时间极其紧张,几乎无人能答完。策略是"会做的全做对,不会的果断猜",切勿在难题上浪费时间。
- 申论:考察阅读、分析和写作能力,尤其是应用公文写作。需要大量练习,并积累时事素材、名人名言。
- 学习资源:报培训班是最高效的方式之一,能让你系统地学习。如果选择自学,则非常考验自律能力。
- 科学选岗:"考得好不如报得好"。选岗是关键一步。通常,限制条件越多的岗位,竞争越小。要仔细研究职位表,做出最有利的选择。
最后,祝愿每一位选择这条路的同学,都能成功走过独木桥,顺利上岸!
好了,关于考公务员的话题就分享到这里。下一期的内容更精彩,一定要来收听!再见!